中成药大全补气剂(中成药大全补气剂有哪些)

中医养生 2023-05-23 19:42 编辑:admin 299阅读

一、中成药大全补气剂

如果身体有气虚症状,可通过口服一些益气健脾、益肺的药物进行适当调理,如人参健脾丸、补中益气丸、玉屏风散、黄芪口服液等。根据临床观察,气虚通常见于脾肺气虚。由于脾是后天的基础,也是气血生化的来源,一旦脾胃消化功能异常,最容易出现气虚症状,所以临床上经常使用一些健脾药物来补气。

二、中成药大全补气剂有哪些

补气血的药有很多的,关键还要看自己的体制适合哪一种药,中成药可以吃气血双补丸或者是十全大补丸,这两种补气血的药还是比较好的,平时也不能光靠药物,还得平时饮食注意,可以多吃动物肝脏和喝牛奶,这也可以补充营养的。

三、中成药大全补气剂图片

女性补气血的中成药,比较常用的有补中益气丸,益气养血口服液,气血和胶囊,复方阿胶浆等,在医生或者药师的指导下用药,服药期间不要喝茶,不要吃萝卜,不要吃过于辛辣、生冷和刺激性的食物,多吃些补气养血的食物,有利于增强体质,不要受凉。

四、中成药大全补气剂配方

食盐35g,白砂糖15g,味精35g,呈味核苷酸二钠0.75 g,精制鸡油2.5g,大蒜粉0.3g,洋葱粉4g,白胡椒粉0.32 g。

酱油粉1.2 g,酵母抽提物2g,姜粉0.6g.水解植物蛋白粉(HVP)3g,鸡肉精粉8g,鸡肉香膏1.5 g。

鸡肉香精(粉状)5g,鸡肉精油0.5g。

五、中成药 补气

补气是补虚中成药中一类,补气剂具有补益脾肺之气,主治脾气虚导致的倦怠乏力,食少便溏,以及肺气虚导致的少气懒言,语声低微,动则气喘等。补气剂又有补气养血剂和补气养阴剂等。

临床上常用的补气剂有四君子丸(合剂),补中益气丸(口服液、合剂),参苓白术散(水丸、颗粒),六君子丸,香砂六君丸(片),启脾丸,薯蓣丸等

四君子丸:主要成分为党参、炒白术、茯苓、大枣、生姜、炙甘草,具有益气健脾功效,主治脾胃气虚,胃纳不佳,食少便溏,注意阴虚或实热症患者慎用。

补中益气丸:注意成分为炙黄芪、党参、白术、甘草、当归、陈皮、大枣、生姜、柴胡、升麻,具有补中益气,升阳举陷功效,主治脾胃虚弱、中气下陷之泄泻、脱肛、阴挺,症见体倦乏力,食少腹胀、便溏久泻、肛门下坠或脱肛、子宫脱垂,注意不宜与感冒药同时使用。

参苓白术散:主要成分为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山药、莲子、白扁豆、薏苡仁、砂仁、桔梗、甘草,具有补脾胃益肺气功效,主治脾胃虚弱,食少便溏,气短咳嗽,肢倦乏力。

六君子丸:主要成分为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制半夏、陈皮、炙甘草,具有补脾益气燥湿化痰功效,主治脾胃虚弱,食量不多,气虚痰多,腹胀便溏。

香砂六君丸:主要成分为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姜半夏、陈皮、炙甘草、木香、砂仁,具有益气健脾和胃功效,主治脾虚气滞,消化不良,嗳气食少,脘腹胀满,大便溏泄。

启脾丸:主要成分为人参、白术、山药、茯苓、莲子、陈皮、山楂、六神曲、麦芽、泽泻、甘草,具有健脾和胃功效,主治脾胃虚弱,消化不良,腹胀便溏。

薯蓣丸:主要成分为山药、人参、地黄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、大枣、当归、白芍、阿胶、麦冬、川芎、六神曲、干姜、苦杏仁、桔梗、桂枝、柴胡、防风、白蔹、大豆黄卷、甘草,具有调理脾胃益气合营功效,主治气血两虚,脾肺不足之虚劳、胃脘痛、痹病、闭经、月经不调。

六、补气中成药十大排名

阿胶是补气血排名第一的中成药,阿胶的原材料主要是驴皮,才混合红枣枸杞等十多种原材料熬制而成,有非常强的补气血能量

七、补气药中成药

首先来说,对于气虚的患者,可能会有一些精神倦怠,四肢乏力,食欲不振的症状,中医认为可以试着服用一些补中益气的中药调理。只要是对症治疗,通常来说不会存在上火的情况,服药后出现上火说明属于是药力过大,或者说是不对症治疗造成的。

八、补气中成药哪个最好

气血不足,多数是因为长时间过度劳累或者饮食方面营养不足造成的,容易出现疲倦乏力或者脸色苍白等各种症状,建议平时可以服用一些补气血的中成药,例如八珍丸,具体用药请遵医嘱,而且平时也可以多吃点山药,大枣或者阿胶,有空要注意加强锻炼身体。

九、补气的中成药有哪几种

补气阀的作用是控制进入尾水管的补气量;补气是为了破坏低压区,防止产生尾水管涡带及空化

十、中成药补气血的有哪些

补气血的中成药有八珍丸,益气补血,用于气血两虚证。人参养荣汤,益气补血,养心安神,用于心脾气血两虚证。十全大补丸,温补气血,用于气血两虚证。益气养血口服液,气血不足所引起的面色不华,体虚乏困无力。

十一、中成药补药大全

中药学权威书籍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、《中华药海》、《中国药材学》、《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》、《中华本草》

中国关于中药药对书籍:《中医临床常用药对手册》(王立群,学苑出版社)、《中药药对190种》(沈敏南,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)、《中药药对大全》(胥庆华,中国中医药出版社)、《施今墨对药》(吕景山,人民军医出版社)。

中国中药化学成分书籍:《植物活性成分辞典》(共三册,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主编:陈蕙芳,副主编:马永华,卞学玮。